抗日战争时期,潮剧处于衰落阶段,原先云霄县有30多个班社,到此时只剩下3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潮剧在闽南又得复兴,云霄、诏安、东山、平和成立有县级专业剧团。60年代,漳州地区专业与业余的潮剧团发展到近200个。“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剧团全被解散,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才得到恢复。1979年、1981年,诏安县潮剧团先后接待了日本铜锣剧团及官原大刀夫等国际友人。1982年,剧团还到深圳、广州等地演出。1989年2月,应泰国黄金丰岛慈善发展机构的邀请,东山县潮剧团首次出访,时间长达45天,演出《侠女徐凤珠》、《围城记》、《秦香莲》、《妲己乱纣》、《易婚记》、《杜王斩子》等14个剧目,观众达50000多人次。
1994年8月,平和县潮剧团应香港新天地潮剧团邀请,赴港作为期58天的访问演出。1995年7月至8月,诏安、平和潮剧团、云霄县青年潮剧团均应香港联艺公司邀请赴港演出。同年9月,云霄县潮剧团赴新加坡演出《花蕊夫人》、《碧血瑶阶》等,10天共有观众10000多人。为丰富广大群众对潮剧的爱好,1996年6月,组建首家民营潮剧团。1996年元月与8月,东山潮剧团两度应邀赴香港演出32场;12月,诏安县潮剧团亦赴泰国演出,一年之内,出访三次。1997年,4月与8月,诏安、平和、云霄三县潮剧团分别赴新加坡与香港地区演出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