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潮汕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搜索“潮汕人”了解更多内容!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微潮汕 > 潮汕百科 > 林大钦
林大钦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林大钦在潮汕地区有大量传说故事,不少潮汕熟语亦与其相关,他的蟾宫折桂,为一代代潮汕学子树立了一个奋发向上良好榜样。

人物生平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1511年12月25日(明正德六年十二月初六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 )生,1545年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逝。享年34岁。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高中嘉靖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林大钦以不足21周岁的年龄折桂,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是封建时代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在唯一一位文状元。

作品一览

后人整理著述《东莆先生文集》6卷(即《林大钦集》6卷)。

林大钦生前未曾成书。到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其从玄孙凤翥搜辑前明所存诗文,加以校勘,合刊为该《集》。以后光绪及民国期间有重刻、重排本。1995年,潮学学者黄挺教授依据之前各种版本及选本,补充整理成《林大钦集》,并加校注,成为最为完备的林大钦著作。

《东莆先生文集》6卷(即《林大钦集》6卷)

卷序

内容

简介

第一卷

试策8篇

第一篇《廷试策》,第二篇《李纲十事》,第三篇《牛李之党》,第四篇《孤注》,第五篇《韩愈》,第六篇《潮州八贤》,第七篇《体国经野》,第八篇《潮州风俗》

第二卷

论、表、判、策24篇

多为论说文,包括考举人考进士时的策论

第三卷

杂著8篇

包括序、记、祭文等

第四卷

书札54篇

与友人论学之作,如《与王汝中论东廓》等

第五卷

各体诗歌作品350余首,风格简朴自然,萧散清旷

第六卷

附录一

诗文补遗6篇

附录二制义

轶事传说

后人整理著述《东莆先生文集》6卷(即《林大钦集》6卷)。

林大钦生前未曾成书。到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其从玄孙凤翥搜辑前明所存诗文,加以校勘,合刊为该《集》。以后光绪及民国期间有重刻、重排本。1995年,潮学学者黄挺教授依据之前各种版本及选本,补充整理成《林大钦集》,并加校注,成为最为完备的林大钦著作。

《东莆先生文集》6卷(即《林大钦集》6卷)

卷序

内容

简介

第一卷

试策8篇

第一篇《廷试策》,第二篇《李纲十事》,第三篇《牛李之党》,第四篇《孤注》,第五篇《韩愈》,第六篇《潮州八贤》,第七篇《体国经野》,第八篇《潮州风俗》

第二卷

论、表、判、策24篇

多为论说文,包括考举人考进士时的策论

第三卷

杂著8篇

包括序、记、祭文等

第四卷

书札54篇

与友人论学之作,如《与王汝中论东廓》等

第五卷

各体诗歌作品350余首,风格简朴自然,萧散清旷

第六卷

附录一

诗文补遗6篇

附录二制义

史籍记载

张廷玉《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嘉靖)十一年春正月辛未,祈谷于圜丘,始命武定侯郭勋摄事。二月戊戌,免湖广被灾税粮。三月戊辰,赐林大钦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郑昌时《韩江闻见录》:

先生正色立朝,与附势者不相入。后有贵人屡书招先生去,先生辞谢,知权贵之难熄也。

郭子章《潮中杂纪》卷九郡邑志补《林东莆遗事》:

林东莆遗事 [5] 田汝成记云:林大钦,字敬夫,自号东莆子,海阳县人,年二十二及第。先是,礼部尚书夏言知贡举,上言:举子经义策论,各有程式。迩来文体诡异,旧格屡更。请令今岁举子,凡刻意骋词,浮诞割裂,以坏文体者,摈不取。

上从之。会试既毕,夏公复召予语曰:进士答策,亦有成式,可谕诸生,毋立异也。予曰:唯。因诸举子领卷,传示如前。诸举子皆曰:唯。既廷试,诸达官分卷阅之。时内阁取定二卷,都御史汪公鋐得一卷,大诧,曰:怪哉,安有答策无冒语者。大学士张公孚敬取阅一过,曰:是虽破格,然文字明快,可备御览。遂附前二卷封进。

上览之,擢无策冒者第一。启之,乃林大钦也。夏公大骇,谓予何不传谕前语。予无以自解,乃就大钦询之。对曰:某实不闻此言,闻之,安敢违也。予乃检散卷簿,则大钦是日不至,次日乃领之。因叹荣进有数,非人所能沮也。已而,授翰林院修撰。以疾告归,未久卒。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

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