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古城的石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缕雕之“双龙戏珠”或“祥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抑柱础,潮州人叫做“亭”。潮州俗话说:“大街看亭字,桥顶吃炒面,登上东门楼,再入开元寺。”往昔的太平路,虽未敢夸言五步一亭,但从南到北,就有17座,其它街亭50座,合共在古城内有97座。
潮州古城的石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缕雕之“双龙戏珠”或“祥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抑柱础,潮州人叫做“亭”。潮州俗话说:“大街看亭字,桥顶吃炒面,登上东门楼,再入开元寺。”往昔的太平路,虽未敢夸言五步一亭,但从南到北,就有17座,其它街亭50座,合共在古城内有97座。
石牌坊,潮州俗称为“亭”。自明代以来,潮州建有牌坊143座,分布在城乡各地,其中以城区太平路的牌坊街最为壮观,共有45座,其余散落在城区街巷和城外的有 98座。这些古牌坊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或表彰科考状元,或赞扬忠孝节义,或标示具府学宫,不一而足,大致可分为8类。
牌坊多为纪念或旌表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几类:
一是府治县治的标志;
二是府痒县学的标志;
三是考试中旌表;
四是表彰贤臣名将;
五是褒扬忠烈之士;
六是宣扬节孝贞寿;
七是表彰乐善好施;
八是祠庙、名山、桥梁的标志等。
古城的牌坊由于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有没有维修,因此难免出现松动和损伤,加上其内容有多属宣扬封建士大夫,因此一次偶发的事故,终于导致整个牌坊群的毁灭。
据记载和调查,1950年12月17日5时左右,邮政工人许焕坤骑单车沿太平路由南到北,过下市头(下水门街口)时,突然在“百岁乡宾”坊上掉下一“鸟榕”,于是他转车回头去看时,这时“轰”的一声,牌坊倒塌,他被压死。由于这一事故,因此于当月领导机关决定拆除所有牌坊,并经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理由出了危险之外,主要是妨碍交通,且多宣扬封建主义。由于当时人们的文物观念几乎是零,加上处在解放不久的民主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是主要任务,因此对这一举措也就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
拆除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于1951年开始,至4月,也大多数拆除,只存下“岳伯坊”等寥寥可数的几个,但最终也难逃“文革”的厄运,全城唯存“忠节坊”,重建的也只有昌黎旧治坊和韩文公祠坊。至今于拆除后的构件,据说有一些作为建群众戏院(道后)的地基,一些则散失在公园或民间。
古城的牌坊由于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有没有维修,因此难免出现松动和损伤,加上其内容有多属宣扬封建士大夫,因此一次偶发的事故,终于导致整个牌坊群的毁灭。
据记载和调查,1950年12月17日5时左右,邮政工人许焕坤骑单车沿太平路由南到北,过下市头(下水门街口)时,突然在“百岁乡宾”坊上掉下一“鸟榕”,于是他转车回头去看时,这时“轰”的一声,牌坊倒塌,他被压死。由于这一事故,因此于当月领导机关决定拆除所有牌坊,并经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理由出了危险之外,主要是妨碍交通,且多宣扬封建主义。由于当时人们的文物观念几乎是零,加上处在解放不久的民主革命阶段,反帝反封建是主要任务,因此对这一举措也就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
拆除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于1951年开始,至4月,也大多数拆除,只存下“岳伯坊”等寥寥可数的几个,但最终也难逃“文革”的厄运,全城唯存“忠节坊”,重建的也只有昌黎旧治坊和韩文公祠坊。至今于拆除后的构件,据说有一些作为建群众戏院(道后)的地基,一些则散失在公园或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