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建筑的勾勒
集中诸多典型的元素,在模拟城墙的13米高台上,构筑了三层两廊的楼阁。壮大的前檐飞覆,简朴的斗拱序叠,每个构筑都蕴含传统文脉的信息密码,组成了雄健伟岸的汉代建筑形象。
秦汉建筑“以大为大”,时人认为只有体积、规模的阔大,才能张扬气吞山河的气概。秦宫汉阙,成了当时伟大建筑的符号。每个特定功能的建筑,都有深层的文化意蕴。揭阳楼的建设,为了构筑一支气魄恢宏、荡气回肠的“大风歌”,借助宏伟壮丽的视觉,培育揭阳人民的壮阔襟怀。
大壮适形的130米横式高台,与23米的深度,稳健撑起39.3米的庄严构筑,这就是揭阳楼的外形与气势。33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9152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这就是揭阳楼的空间规模。
物化的阔大,从形体上去目测;而精神上的阔大,则从形制上去审视。以重檐表现建筑等级的崇高,则从传统礼制上去窥测。对秦汉范式进行有机的重组,并在结构上做出相应创新,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悠长而且丰瞻。
拱门直穿底座,把厅堂分为龙虎两部,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局,这种殿堂内部布局,有着原创的意境。把传统中轴 “丁”字结构,改作 “十”字形式的布置营造,变轴端为轴心,以轴心与四维相接,外引内联,构建广阔的空间。这个创新,把中国传统殿堂的构造技巧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敢为人先,体现的是魄力的宏大。
把力量化于粗犷,以庞大建筑躯体,抒写一种人力弥漫宇宙、笼盖四野的文化效果。这就是大汉风格、大汉气象。它可以陶冶豁达的胸怀,培育刚健意志和豪迈的气魄。大就是美,其力无穷。
同时通过几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把空间的尺度、气势、层次、深度予以强调,“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为建筑的序列空间注入艺术生命,使之显得生气勃勃。这是表现手法之大,于是才能造出大气质、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