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潮汕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搜索“潮汕人”了解更多内容!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微潮汕 > 潮汕百科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创办初期

揭阳市第一中学前身“榕江书院”,创立于清乾隆8年10月22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刘勤加以扩建整修。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设武院部,招武生练开习射。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榕江书院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改为“榕江高等小学堂”(八年制 的小学高年级,即6-8年级)和“榕江师范学堂”(招收高小毕业生或私塾优秀生的五年制初级师范),统称“榕江学堂”。 《揭阳县志》中有关揭阳一中办学的记载 [1]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经县长施入雍呈报教育部备案,改为四年制中学,称“揭阳榕江中学”,与金中、韩师并称岭东最高学府。

1925年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换名为“揭阳县立中学”。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曾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并正式命名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学生近千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日机轰炸榕城,学校搬到棉湖镇(现属揭西)何兴道书院旧址上课。

1943年高中部搬回榕城原校,初中部仍留棉湖,称“揭阳一中棉湖分教处”。

建国之后

1949年11月初,潮汕解放,11月5日县军备会接管揭阳一中,县长杨世瑞兼任一中校长。 1953年,揭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县重点中学,当时高级中学生二千多人。 1958年起只办高中班,改名为“揭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文革”期间被取消重点,与侨中合并,办成“二·二”制完全中学,改名为“五七中学”。不久又与侨中分拆,仍旧称“揭阳县第一中学”。 1978年恢复为县重点,不久被确定为地县二级重点中学(后改为县重点)。 1980年学制恢复为高中三年制。 1992年5月,揭阳撤县建市,一中成为市直属中学。 1993年5月,揭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揭阳市重点中学。 1996年被评为揭阳市一级学校。 2002年7月,揭阳一中又被省教厅评为“省一级学校”。 2006年7月,在老校区开设揭阳一中附属初中。高中部迁至北河对岸的新校区,新校区在2005年动工兴建, 2006年8月基本完成主体建筑,学校搬迁进新校区办学。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65.3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 2007年12月,揭阳一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2008年12月,通过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暨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跨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