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潮汕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搜索“潮汕人”了解更多内容!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微潮汕 > 潮汕百科 > 运动生涯
运动生涯

黑马王子

许多人至今仍记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男子十米台决赛。

1984年入选广东省业余体校,

1985年转入广东省跳水队,

1989年被选入国家集训队。

1992年8月4日,男子十米台跳水决赛进行到第八轮。第一个出场的美国选手跳砸了,紧接着下来的几名运动员也未能幸免。中国选手熊倪仿佛也被“传染”,出现失误后排名跌至第七。人们屏住了呼吸。中国队冲击金牌的希望落到熊倪之外的另一名选手身上。

决赛最后一轮,这名中国选手出场了。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起跳、腾空、翻转、入水,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一个307C。7名国际裁判中的4人,给这个当时堪称难度最高的一跳亮出了满分。

无缘美国

1993年,他在国家队的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左眼视网膜穿孔。经过两三个月的手术和休息后,孙淑伟恢复了训练。不想,更大的麻烦在后头。

1996年的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奥运会前夕,孙淑伟在训练中练307C时,动作有点过,打开晚了,入水时被水拍到了眼睛,造成右眼视网膜周边穿孔。如果不手术,可能导致失明。

奥运会前,孙淑伟的眼部冷冻手术顺利完成,但等他出院,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不到两个月了。这一年的跳水队,恰好开始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实行队内选拔。具体做法是,队员首先要通过队内的两轮选拔,总积分排前两名的选手才能获得奥运会入场券。

担任教练

退役后,孙淑伟本打算先完成中山大学的学业。国家队领队周继红却“破格”将他召回国家队,不是再当学生,而是执教鞭,给从各省上来集训的新人当教练。

2005年,孙淑伟调回了广东队。他带着6个亲手从江门、湛江、深圳等地挑出来的小孩,最大的不过13岁,最小的只有11岁。

2002年,孙淑伟以教练的身份回到了国家跳水队,并为此放弃了在中山大学的学业。“退役时,国家队领队周继红曾跟我提过一两次,希望我能到国家队做教练。毕业后,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回到国家队,回到这个集体中,换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跳水事业,也算是对自己的另一项挑战吧。”

提到自己当时做出的决定,孙淑伟说:“过去国家队集训,一般是由各省推荐教练带队员上去,再从中挑选国家队教练人选,像我这种没有带过队员直接进入国家队的,是一种破例。能在国家队这样一个高起点的地方开展事业,我觉得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提起做教练与做运动员的差别,孙淑伟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做运动员时,想得比较简单,如何把动作跳好,就是目标。做教练考虑得就必须更多更细些,例如要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设想贯穿到平时的训练中,如何让队员领会我的训练意图,如何帮助队员进一步提高动作发挥的水平。我现在男、女项目兼顾,台、板兼顾,所以需要全面学习和思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当运动员时复杂多了。”

圣火传递

2004年雅典奥运会火炬在北京传递时,孙淑伟曾被选为奥运火炬手,但当时正在美国的他不能赶回来,与奥运火炬失之交臂。

奥运感言

“这是我第一次当奥运火炬手,这与我取得奥运冠军同样有意义”。曾经与奥运火炬失之交臂的我国男子跳水“三冠王”孙淑伟,这次终于在汕头圆了当一名奥运火炬手的梦想。在10日的汕头传递中,他将在最后将圣火 盆点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6岁的孙淑伟从10米跳台上纵身跳起,以完美的动作将奥运会男子跳水金牌揽入怀中,成为我国首个男子跳水奥运会冠军。在此前一年,孙淑伟还获得了跳水世界杯赛和世锦赛的冠军,成为中国男子跳水首个“三冠王” “上次没能当上火炬手十分遗憾。这次我一定要好好享受传递奥运圣火的滋味,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作为一名火炬手,我对奥林匹克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孙淑伟说。 如今的孙淑伟,已从一名青涩少年成为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跳水教练,整天和一群娃娃们在一起。“我希望他们中未来有世界冠军,”但孙淑伟同时表达了他的执教理念,“任何东西都强求不了,抱着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