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八景名单出自二十年代《新汕头》。有史料可查考的第一个八景版本并不是纯粹的汕头市区内的八景,这是由于汕头当时管辖着整个潮汕,而政区的盈缩变化,造成许多景点其实在今潮汕各地。据1928年(民国17年)《新汕头》一书记载,此八景依次为:韩山、金山、西湖山、凤凰台、湘子桥、甘泉井、出米石、丞相宅。
1928年版汕头八景
1
韩山
2
金山
3
西湖山
4
凤凰台
5
湘子桥
6
甘泉井
7
出米石
8
丞相宅
韩山,韩山在今潮州市城东,旧名“双旌”,其顶有三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唐韩愈刺潮州时,常游览于此,故名韩山,其后建韩文公祠于其上; 金山,金山今潮州市城北,周约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城北屏障; 西湖山,西湖山今潮州市北一里许,旧名“银山”,山下为西湖。山高约五十余丈,周围十里,循“紫竹庵”而上,有“老君岩”,下有洞宽,可容数十人,祀老君其中,唐正元间,李宿建“观亭”于其上; 凤凰台,在今潮州市东南之“凤凰洲”,旧名“老鸦洲”,为明隆庆二年知府侯必登所筑,峻耸雄伟,襟韩江而几湘桥,极江山之胜,清康熙间,曾有重修;
湘子桥,在今潮州市城东,横跨韩江,西接府城,东连韩山,建于隋时,原名广济桥,其后俗沿称湘子桥。桥长约百余丈,阔三丈余,桥面两旁满设小贩商店,桥墩凡二十四,中有缺口,以十八梭船接驳; 甘泉井,在蓬洲都,渔洲村,有石栏石,其泉甘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