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正面 [1] 作为广东全省邮政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另一座广州邮政博物馆,位于广州沿江路),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俗称“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 [1-2]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于1922(民国十一年)年竣工,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风格为欧陆式,气势恢宏,集华丽、高贵、典雅于一体,在宏大与华贵之余,也同样注重建筑细部的装饰。建楼当年,邮局内部颇有争议,但最终大楼建筑形式的决定权还是在当局长的洋人手中。其时,外来建筑文化己在汕头埠的民用建筑中影响极深,既有中西合璧气质、又有当地浓厚风俗气息的骑楼会馆建筑景观,俨然时尚,故此确定以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公革厝”(潮语,即拱结形式)建造邮政大楼。
初建成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全部工程约15万银元。建筑为两层楼加一个天台,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平面为L形。立面为对称三段式,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使整座楼平添了一种威严的气势。檐下是西洋纹样的装饰三角形山墙,主立面二层凹进形成阳台且有石栏杆,目的在于显示潮汕建筑的特点。首层门开3个,安装有6扇厚实的落地实木门。外墙同时采用清水灰砖和红砖,富有特色。此外,所有窗扇均采用木制百叶窗,每层楼的楼幅都超过4米,二楼每个房间都设有西方特色的壁炉,还铺设木地板,也是一大特点。
虽然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外表依然完好无损,房屋结构保存完整。只是当年建筑时,因打桩等技术原因,屋基略有下陷。当年镌刻在大楼正门上方的“邮局”两字清晰可见,洋灰楼梯、楼梯护、方格门、磨花玻璃、木地板、罗马柱等仍原建筑风貌。从侧门走上二楼,一条洋灰楼梯依旧,楼梯护栏亦仍是当年的产物,方钢条制作的造型与众不同,扶手为实木。对直是长长的通道,两侧房间实木方格门镶着磨花玻璃。室内的木地板、百页窗及露台外的罗马柱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建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