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潮汕的平台,微信公众号搜索“潮汕人”了解更多内容!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微潮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微潮汕 > 潮汕资讯综合 >  正文
潮汕人说“歪鬃姿娘,做无雅粿”,以前的潮汕姿娘原来喜欢这样的“发型”啊!
2016-12-06 19:05

潮汕人(csr540)- 潮汕胶已人个平台

咱们潮汕有一句俗语,叫做“歪鬃姿娘,做无雅粿”。


这里所谓的“鬃”,指的是“发髻”。潮语将“髻”称为“鬃”,将“梳发髻”称为“打鬃”。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发髻打得不好的女子一定做不出漂亮的粿品,因其没有好的手艺。



先不去争论这句话正确与否,从这句俗语里,可以看出潮汕人对于女子发髻梳得好不好是十分看重的。


现代的女性早已抛开了旧时代的束缚,我们可以直接披着“黑长直”的头发就上街,也可以把头发剪成帅气的短发。但是在以前,潮汕的姿娘可没有那么自由和随性。




在古代,女子年在十五称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按照汉族的传统,女子长到15岁,就要举行及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后来,又将束髻的时间后移到出嫁的时候。


潮汕人的鬃样式多种多样,像什么八字鬃、大后斗、企鬃、盘鬃(龟鬃)、牛角鬃、辫鬃、梭仔鬃、吊桶鬃等等。


潮汕已婚妇女的发髻高而突出,状似现代的火箭。这发型其实来源于古代的“椎髻”习俗。所谓的“椎髻”就是将发型束成木椎的样子。古书说南越王尉佗“椎髻箕踞”会见陆贾,说明这种发型是百越遗风。

《永乐大典》转引潮州最古的志书《三阳志》说:“州之旧俗,妇女往来城市者,皆好高髻,与中州异,或以为椎髻之遗风。”说明在宋元时期,潮州妇女的发型是以高髻为主的。


除了“椎髻”,潮汕妇女还喜欢什么样的发髻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吧。


大后斗


清代有钱人家的妇女,尤其是年轻妇女,要打起“大后斗”。所谓“大后斗”,就是头上正中至脑后有一面像船帆一样的半圆形发式,要用很多小竹针把它夹住,并用很多比小指尖还小的小竹圈套紧,保持其不斜不倒;存下的发尾在后面梳起,叫“后斗尾”。两边的发要梳成像两朵半髻。




要想梳好这“大后斗”可是非常花时间的!每天天将亮就要起来梳妆,至少要个多钟头才能完成,最后还要用“朥蔸”(一种热带肉质植物)的粘液作为粘发剂,真的是费时又费力。



牛角鬃



没错,这种发髻就是把头发打成像一个牛角高高翘起。这是清代年龄较大的妇女或山区妇女或媒婆的简便发式。它比大后斗简朴得多,也不会很花时间,缺点是不大高贵美观。



龟鬃



这是20世纪40年代前潮汕成年妇女的一种流行发型。潮汕人素有“崇龟”的习俗,民间把龟当成福、禄、寿、财、喜的幸福圣物。龟鬃的梳妆之法是散辫后打成“圆鬃”,用一个雕刻有吉祥图案的椰子壳(高贵者用玳瑁)将圆髻套住,用银针串紧。因椰子壳形如龟壳,故称“龟鬃”。


不过,打“龟鬃”会使得整个人看上去特别显老哦~~


免鬃



辛亥革命之后,潮汕妇女的发鬃,改为在脑后把发束起,系上寸长黑色头绳之后,只用一把寸多长的发匙横过,把其余垂下的发在发匙上绕成髻就行了。有的干脆用个网套套着,是最简便最常见的鬃型。



据说现在还有一些怀旧的潮汕妇女,依然会打上这些古老的发鬃,不过已经少之又少了。当然,若是你想试试复古的妆容,倒是可以一试哦~~


来源:潮汕生活


“潮汕人”透露个小技巧:

  1. 回复“基因”,测试一下您的潮汕人基因;

  2. 回复“m”可以查看历史记录;

  3. 回复“h”或者“帮助”,查看帮助;

  4. 更多技巧有待你的发现,或者添加小编私人的微信:2381720096,或邮件到 mp@54csr.com,欢迎爆料、投稿、合作、建议,所有稿件或建议一经采纳,均有酬谢!